《恒力报》微报纸二维码
我的管理笔记
管理是一门学科,是方法论。而作为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长丝M1质检车间运转甲班的一名基层管理者,我认为管理更像是一门艺术。
前两天,我们包装小组内的打单员在清扫地面的包材碎屑时,由于挥动笤帚的力度偏大,一些泡沫屑从这头飘到那头,始终无法清理干净。我走上前,接过她手里的笤帚和簸箕,边扫边告诉她:“像这些比较轻的东西,如果你用的劲太大,产生的静电会让泡沫屑到处飞,而如果你动作慢一点,没有静电了,地面就会容易清理很多。”
我接着问:“如果需要清理比较重的东西时,怎么办?”她说用劲扫,而我告诉她得用捡。管理亦是如此,抓得力度过大或过小,都终将把团队搞得鸡飞狗跳、四分五裂。好的管理一定是对不同的问题使用恰当的处理方式,对症下药,张弛有度。
管理其实是两件事,但很多人总是将其混为一谈。“管”是用制度规范人员,“理”是对“管”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解决。
只“管”不“理”是“懒政”。我看到过很多案例,管理者遇到问题后,只会用规章条例来解读。员工对某项操作提出更好的建议时,接收到的永远只有那么一句——“车间一直就是这么要求的,按要求来。”时间久了,管理就像被煮熟的鸡蛋,暂能果腹,却没办法创造新的生命。
只“理”不“管”是“放纵”。“只要不出事,随便员工怎么做,等真的出现问题后,就把所有责任推到员工身上。”这也是一些管理者的心态,但这种心态要不得。
我们应先“管”而后“理”,“理”而“优管”。管理的过程中,不乏出现一些新问题,这需要管理者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管理方式,进而发挥反哺管理的作用,逐步形成适合本车间、本班组的管理方式。
作为车间基层管理者,我深深地明白自己的责任。唯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升管理思想、完善管理方式,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有目标性地解决问题,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管理之路。(兰洲)(恒力集团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两天,我们包装小组内的打单员在清扫地面的包材碎屑时,由于挥动笤帚的力度偏大,一些泡沫屑从这头飘到那头,始终无法清理干净。我走上前,接过她手里的笤帚和簸箕,边扫边告诉她:“像这些比较轻的东西,如果你用的劲太大,产生的静电会让泡沫屑到处飞,而如果你动作慢一点,没有静电了,地面就会容易清理很多。”
我接着问:“如果需要清理比较重的东西时,怎么办?”她说用劲扫,而我告诉她得用捡。管理亦是如此,抓得力度过大或过小,都终将把团队搞得鸡飞狗跳、四分五裂。好的管理一定是对不同的问题使用恰当的处理方式,对症下药,张弛有度。
管理其实是两件事,但很多人总是将其混为一谈。“管”是用制度规范人员,“理”是对“管”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解决。
只“管”不“理”是“懒政”。我看到过很多案例,管理者遇到问题后,只会用规章条例来解读。员工对某项操作提出更好的建议时,接收到的永远只有那么一句——“车间一直就是这么要求的,按要求来。”时间久了,管理就像被煮熟的鸡蛋,暂能果腹,却没办法创造新的生命。
只“理”不“管”是“放纵”。“只要不出事,随便员工怎么做,等真的出现问题后,就把所有责任推到员工身上。”这也是一些管理者的心态,但这种心态要不得。
我们应先“管”而后“理”,“理”而“优管”。管理的过程中,不乏出现一些新问题,这需要管理者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管理方式,进而发挥反哺管理的作用,逐步形成适合本车间、本班组的管理方式。
作为车间基层管理者,我深深地明白自己的责任。唯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升管理思想、完善管理方式,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有目标性地解决问题,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管理之路。(兰洲)(恒力集团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