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力报》微报纸二维码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微”团队再创“微纤”

  一直以来,恒力集团切实将新发展理念贯彻至各领域、全产业链,把创新研发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在化纤板块,恒力集团旗下江苏德力化纤有限公司POY车间的“微”团队开发并批量生产了极细旦纤维15D/72f,单丝纤度为0.2旦尼尔(D),恒力集团“微细纤维家族”再添一名新成员。
  恒力集团在微细纤维的研发生产上,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目前,恒力集团“微”团队已成功研发出超细旦纤维5D/6f、7D/6f、15D/72f等,此类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高端服装、汽车内饰等领域,对推动行业技术转型升级、促进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恒力集团超细旦纤维5D/6f正在试生产;超细旦纤维7D/6f目前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2项发明专利授权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并获得“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恒力“高品质熔体直纺超细旦涤纶长丝关键技术开发”项目还获评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如何根据市场导向、客户需求,结合公司生产情况找到最匹配的参数组合,高质量高效率生产出附加值高的产品,这是恒力集团“微”团队创新创微路上的目标。“超细旦纤维在市场上并不常见,每每在超细旦纤维研发前期,我们的工作人员就扎根市场,回来后第一时间进行数据分析,为后期产品研发做足准备。”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新型纤维研究所所长助理陈明如是说。
  在研发极细纤维15D/72f期间,德力化纤“微”团队着眼于微处,求精于细处,通过对巴马格环吹风冷却系统的优化,样品得到了客户的认可。“由于超细旦纤维对设备组件、生产工艺等方面要求非常高,为此我们研发人员对比了很多国际领先的设备供应商,确定供应商后,和设备厂家共同研发、改造设备,为超细旦纤维的研发、生产打好硬件基础。”研发人员说道。紧接着,产品量产又有了新的难题,由于单丝纤度太细,板面温度降得太快,生头一次不成功就会破坏已经铲好的板面,德力化纤“微”团队便从工艺组到生产班组,从铲板到生头,一项项抠细节、抓重点,做到锭位精细化管理,成功使产品达到量产要求,并且将该品种的保板时间做到了80个小时,是目前在机品种中保板时间最长的。
  “‘微’团队紧跟集团发展步伐,不断寻求新的突破。”恒力化纤新型纤维研究所副所长王永锋说,“这几年集团的高速发展,不仅超出了预期,也让研发团队更加有干劲。”恒力“微”团队不畏艰辛,不惧繁琐,从千百次的试验中找寻最佳的工艺参数,做出最优质的产品,精细于每根丝的管理,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微细”之路。
  近年来,恒力集团在创新研发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国家级研发平台,持续优化产品结构,目前累计获得的专利已超700件。未来,恒力集团将继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新闻宣传部 张朋娟)图为恒力集团“微”团队正在进行新产品试产。(恒力集团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恒力集团有限公司 苏ICP备11074258号-1
集团网站:www.hengli.com
公司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南麻经济开发区恒力路1号
新闻宣传部电话:0512-63837100
★ 本站所刊登的来源为《恒力报》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恒力报》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集团官网二维码
集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