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力报》微报纸二维码
智能制造构想与现实的融合
图为恒力化纤下丝机器人。
图为设备主任张可可(左)与班长董震交流码垛单元改进方向。
自2022年12月5日下丝机器人项目启动以来,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加弹部致力于与智能制造厂方共同推进智能设备与生产现场的深入融合,取得了丰硕成果。
与时俱进 迎接挑战
秉承“抢抓机遇,敢为人先,与时俱进”时代观的恒力人,非常重视智能制造、大数据等创新力量对生产力的加持,在自动化设备的普及、AI智能外检的配备、MES系统的搭建、在线团队协作等融合方面,都走在了业界前列,于生产现场创造出了丰沃的创新文化土壤。
松宝智能机器人团队多年深耕化纤行业。在和恒力携手之前,第一代下丝机器人试验机无奈搁浅的现状,让松宝团队深感融合优秀构想和现实实践的难度之大。
通过深入交流,恒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信念,让我们恒力人勇敢地接受了这个挑战。为确保下丝机器人顺利融入生产线,恒力化纤加弹部安排保全、生产、电仪团队全力以赴配合松宝团队。双方对可能遇到的技术挑战做了扎实的准备。
埋首磨砺 提升效率
其他化纤生产厂家对第一代下丝机器人试验机的评价——简简单单的“不好用”三个字,其背后是对作业效率和稳定性的诉求。而我们恒力人必须充分发挥智慧和勇气,用长久的磨砺和扎根现场的无数汗水,去努力融合优秀构想和现实实践。
恒力团队敢想敢干,为下丝机器人效率的提升指明方向。生产现场资深设备技术人员张可可、董震等人,针对二代机初始功能,先后提出“为什么加弹机的L面和R面不能由一个下丝机器人机型实现下丝?为什么下丝机器人不能同时从纱车两面取放筒子?为什么合股机两面分批号,下丝机器人就不能下丝?”关键三问。这三问让大家醍醐灌顶,更让改进方向豁然开朗!
效率的提升,还在于降低下丝机器人的故障率,提升其稳定性。在现场,您能见到双方一次又一次精细调整试验,一日复一日倾尽全力配合。某个中班,只见加弹E区运转班女将苏红巾帼不让须眉,趴在设备底下,拍出厂方急需的故障点状态;又见保全车间董震班长夜里赶来,和厂方电气工程师一起紧急处理问题;更可看到依托智能化互联APP,各级领导及技术骨干24小时随时监控设备状态和故障代码,提供远程技术支持和殷切勉励……
独立运行 终获硕果
智能制造厂方离开生产现场,返回本部,大胆放手,让恒力独立运行下丝机器人,基于双方培养出来的默契和信赖。但过程仍然有曲折:机修工临时加班维修、车间多次培训使用者、厂方数次返回生产现场救急改进。终于,下丝机器人的故障率大幅降低,在生产现场扎稳了脚跟。
如今,恒力化纤加弹E区生产现场陆续迎来四台新的下丝机器人,装机进程如火如荼。大家看着共同孕育出来的智能伙伴,自豪之情都溢于言表。班组有了这些新成员,通过输入指令,就可让它们自动完成多台加弹机的下丝,大幅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还能避免员工手汗带来的品质隐患,达到了降本增效的显著效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智能制造厂方表示,化纤行业知名企业也悉数跟进恒力步伐,在智能下丝领域,掀起了一阵热潮。下丝机器人项目的成功,正是恒力集团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智能制造”战略的一个缩影。(钱正奇 曹晋川)(恒力集团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