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力报》微报纸二维码


我的“师傅们”
转眼间,我加入德华纺织织造车间已有一年。我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渐入正轨”,离不开同事们的帮助与鼓励。在工作上,所有人都是我的“师傅”。
记得刚入厂时的我,不熟悉统计工作流程,效率总比其他人低,得花费很多时间熟悉织机布种的品名和批号,做报表也经常出错,出现数据核对不一致的情况。每次看着同事可以快速分辨纬丝的品种、检查原料的领用情况等,我都特别羡慕。我向老统计们虚心请教,问她们除了累积经验,有没有可以尽快掌握技能的方法。
果不其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习,我发现:去倍捻车间领原料时,若是领同一品种规格的纬纱,倍捻车间都会尽量选用同种或相近颜色的纬丝桶子,领过一次后,记住桶子的颜色,下一次看到桶子颜色相近的托盘,就可以先检查纬丝标签和批号,看看是不是自己需要的纬丝原料,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找纬丝的时间;原料仓库发的原料几乎都在下午15点之后到达辅房,去辅房太早无法检查只能空跑一趟,在15点之前先专注做其他工作,省出来回跑的时间又可以多核对几个数据;报表有很多公式可以修改,数据不能用死板的检查方法,活用各个数据公式,哪个部分出错一目了然……术业有专攻,和老统计们共事后,我们经常交流工作经验,因为我明白只有多问、多看、多学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
除了统计员,车间的发丝工也是我的“师傅”。有一次,车间机台运行了很多弹力锻的布种,我领用了几天后,发丝的员工突然找到我,着急地说:“这个布种的原料领得太少了,车间根本不够用,按照量得再加两托盘丝!幸好今天班长去倍捻车间借了,不然车间用量肯定跟不上!”我听了赶紧检查我的领用单,我很疑惑,按照纬纱用量的总重量,我领的完全够用,甚至还多了很多。我向发丝的员工仔细询问,才发现了问题出在哪里,原来是我经验不足,只顾计算车间用量的总重,没有考虑到机台分配的问题。虽然原料总重量达到消耗要求了,但每粒丝太重导致丝的总粒数较少,在机台多的情况下根本匀不开使用。发现问题后,我马上联系倍捻车间加了原料,之后每次去辅房,我都会问一声发丝工,今天的纬丝够不够?他总会第一时间给我车间用量的反馈,对于纬丝的发放,他是比我更了解的人。因为这件事,我明白了做事不能纸上谈兵,要善于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要经常向不同岗位的人请教学习,每一个环节的人都有可能教会我新的经验和知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家都在各个方面帮助我成为一名更加合格的统计员,我也愈发感受到德华纺织这个大家庭的包容心和奋斗力。我很感激各位“师傅们”在细节上给予我教导,接下来的每一年,我都会和大家共同成长,一起加油吧!文/蔡雪茹(德华纺织)(恒力集团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得刚入厂时的我,不熟悉统计工作流程,效率总比其他人低,得花费很多时间熟悉织机布种的品名和批号,做报表也经常出错,出现数据核对不一致的情况。每次看着同事可以快速分辨纬丝的品种、检查原料的领用情况等,我都特别羡慕。我向老统计们虚心请教,问她们除了累积经验,有没有可以尽快掌握技能的方法。
果不其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习,我发现:去倍捻车间领原料时,若是领同一品种规格的纬纱,倍捻车间都会尽量选用同种或相近颜色的纬丝桶子,领过一次后,记住桶子的颜色,下一次看到桶子颜色相近的托盘,就可以先检查纬丝标签和批号,看看是不是自己需要的纬丝原料,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找纬丝的时间;原料仓库发的原料几乎都在下午15点之后到达辅房,去辅房太早无法检查只能空跑一趟,在15点之前先专注做其他工作,省出来回跑的时间又可以多核对几个数据;报表有很多公式可以修改,数据不能用死板的检查方法,活用各个数据公式,哪个部分出错一目了然……术业有专攻,和老统计们共事后,我们经常交流工作经验,因为我明白只有多问、多看、多学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
除了统计员,车间的发丝工也是我的“师傅”。有一次,车间机台运行了很多弹力锻的布种,我领用了几天后,发丝的员工突然找到我,着急地说:“这个布种的原料领得太少了,车间根本不够用,按照量得再加两托盘丝!幸好今天班长去倍捻车间借了,不然车间用量肯定跟不上!”我听了赶紧检查我的领用单,我很疑惑,按照纬纱用量的总重量,我领的完全够用,甚至还多了很多。我向发丝的员工仔细询问,才发现了问题出在哪里,原来是我经验不足,只顾计算车间用量的总重,没有考虑到机台分配的问题。虽然原料总重量达到消耗要求了,但每粒丝太重导致丝的总粒数较少,在机台多的情况下根本匀不开使用。发现问题后,我马上联系倍捻车间加了原料,之后每次去辅房,我都会问一声发丝工,今天的纬丝够不够?他总会第一时间给我车间用量的反馈,对于纬丝的发放,他是比我更了解的人。因为这件事,我明白了做事不能纸上谈兵,要善于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要经常向不同岗位的人请教学习,每一个环节的人都有可能教会我新的经验和知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家都在各个方面帮助我成为一名更加合格的统计员,我也愈发感受到德华纺织这个大家庭的包容心和奋斗力。我很感激各位“师傅们”在细节上给予我教导,接下来的每一年,我都会和大家共同成长,一起加油吧!文/蔡雪茹(德华纺织)(恒力集团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